高登装饰

已有 11911 人咨询

传统建筑文化的有机

2015-12-19 14:10

     华民族具有5000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传统建筑文化.当今世界建文化在多元化的整体框架中,传 统建筑文化与地方建筑文化始终占有其重要的地位,担负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建筑与文化 建筑是文化的一种形态,建筑是文化的载体.构成建筑文化的诸因素中,具有相对稳定的因素,例如建筑 所在地区的自然条件,人们的生活习惯与审美意识等等.这些相对稳定的因素决定了传统文化的传承性与延 续性.构成建筑文化的诸因素中具有相对活跃的因素,例如社会的经济形态,建筑功能与建筑技术的迅猛发 展等.这些相对活跃的因素决定了传统建筑文化的变革性与创新性.“因此建筑文化在其发展的时间坐标轴 上,有变革创新也有延续继承.建筑文化在创新与继承的交替中不断发展,有传统的延续一一继承,也有传统 的背叛一一创新,即继承与创新的辩证统一.在决定建筑文化的诸因素中,虽然有相对活跃的因素和相对稳 定的因素,但是总的来说它们都是在发展变化的,只是变化的程度和速度不同而已.因此延续是相对的,变革 是绝对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1]然而建筑文化的发展、变革与创新又是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机更新。

    建筑文化的有机更新 所谓有机更新的概念就是将事物当作有生命的有机整体,在其生存发展过程中为适应自身的需要和环境 的需要而进行的新陈代谢作用.建筑文化的有机更新是在新陈代谢作用中有些不适应自身需要和环境需要 的细胞逐渐消亡,而代之以能适应功能、环境与技术要求的新生细胞.有些旧有细胞在新的条件下,继续发 挥着它们的作用,直至它们不能适应建筑发展的要求时,又代之以更新的细胞,从而形成循序递进,生生不息 的向前发展的态势.这就是建筑文化有机更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建筑文化有延续、继承.也有变革 与创新.在不同的建筑中,因功能,环境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等具体条件的不同,这种继承与创新的交替可以 有不同的侧重.有的侧重于继承,有的侧重于创新.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 传统建筑文化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历代人的总结提炼,形成许多鲜明的特点.某些构成要素具有极 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适应性,能在建筑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适应新的条件,继续发挥着它们的积极作用.这些 要素就是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传统建筑文化,很多传统建筑文化的构成要素形成了历史的积淀,延续至今, 成为优良的传统.

     例如. 一、总体布局的秩序与肌理 中国传统建筑具有强烈的秩序感和对称均衡的肌理,从城市到单体建筑都是这样.〈周礼·考工记〉所 记..匠人营固,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右祖左社,面朝后市."这里所说的,营国.就是城市 规划.建筑群的布局也有,前朱雀.后玄武,左青龙.右白虎"之说.我国的很多传统建筑如故宫、孔庙.寺院. 道观及民居等都体现了强烈的秩序感与对称均衡的肌理. 

       二、院落组合 中国的传统建筑都是由单幢的建筑组成院落,规模大一点的建筑再由院落重叠组合而成.单幢建筑围合而 成的院落虚空间也是建筑的组成部分..围绕一个中心空间(内院)组织建筑群也许是一种人类最早就存在的 布局方式,中国传统建筑的每一单位,基本上是一组或者多组的围绕着一个中心空间(院子)而组织构成的 建筑群,这个原则一直采用了几千年,成为了一种主要的总剥面构图方式..[2]院落组合的平面布局在宫殿 庙宇以及民居当中普遍存在,在北方‘中原及南方甚至在少数民族聚居的边远地区都广泛流传.这是中国传统建筑最为典型的特点之一.

     三、依山就势、顶应自然: 因地制宜,依山就势,顺应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又一特点,这在园林建筑中反映得更为突出 ,苏州园林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代表。“故凡造作,必将先相地立基,然后定其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 ,是在主者,能妙于得体合宜,未可拘牵。……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这充分体现了建筑或园林要 结合环境,融于山水,因地制宜,依山就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

     四、构件、符号、装饰的丰富多彩 构件、符号和装饰是最能体现传统建筑风格的形式因素。构件、符号与装饰又受到结构形式的制约。中 国传统建筑的构件符号是由结构型式、受力传递与建筑技术的需要而产生的。由于结构型式与建筑材料、 建筑技术的发展更新,窗台建筑的某些构件符号逐步被淘汰,但某些构件符号与装饰在与功能技术与经济 不发生很大冲突的情况下,为了使传统形式延续也可继续发挥它的作用.但这些构件‘符号与装饰由于材料 、技术的发展变化而不能完全套用,需要进行提出东、变形或简化.如多种类型的坡屋顶是由中国传统建筑 木结构形成的,在结构与材料完全不同的情况下,就不能完全套用,而要加以变形或简化.其他构件或装饰在 不损害建筑的功能与技术和在经济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仍然可以继续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传统建筑文化有机更新的实践 传统建筑文化有机更新的实践过程就是在现代建筑创作中把上述传统建筑文化的精髓与现代建筑的功 能.环境与技术等因素结合起来,使这些传统建筑文化的构成要素能继续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使传统建筑 文化的风格与特点得以延续和发展.这是我国几代建筑师长期进行探索的课题. 1999中国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馆是世博园中的主题建筑之一.中国馆采用空廊连接多展览单元围合成 院落的布局方式.建筑与院落依中轴线左右均衡布置,具有强烈的秩序感与肌理,空廊可长可短,可曲可直, 依据地形的变化而伸缩,不拘泥于严格的对称,在规整的秩序感中融合了自由灵活的布局.东西两侧布置我 国传统的南北两种风格的园林.主人口利用地形高差设置大踏步,布置表演台.后人口也利用地形高差直接 进入建筑的二层.建筑的外部采用坡屋顶及构架、华表、石狮等中国传统建筑的构件或符号.建筑的功能、 环境、技术与造型自然结合,体现了强烈的现代感与传统形式的结合,反映了传统建筑的文化内涵,是传统 建筑文化有机更新的尝试. 云南省民族博物馆位于滇池之滨.用地北端为城市道路,南濒水面.为避免正面朝北,建筑沿街。斜轴线布置 .序厅、展厅等各种功能空间用连廊联系起来围合成中央庭园,具有强烈的秩序感与左右均鲁对称的肌理. 各展览单元又是三合院平面,展厅朝,院采光通风.建筑的外墙只有角部开菌,体现了博塔馆建筑的性格和传 统民居建筑的内柔外刚的风格.儿墙上的梁坊互相穿插,正面的倒梯形屋顶及装饰固塑等都反映了传统建 筑的构件符号的变形提炼,体写了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体现了时代性.民族性或地性的结合. 传统建筑有机更新的实践与探索,还在其他-些工程中作过有益的尝试.如楚雄博物馆‘大理相物馆等.这些 工程都是文化性建筑,要求体现传主建筑文化的延续与发展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并不f所有建筑都要求这样 做,而是要根据建筑物的性E及其所处的地点环境区别对待.传统建筑文化有t更新的探索是我们建筑师的重 要课题。传统虽然王袭了固有的成份,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传统也号发展变化,需要不断的更新,因此我们 的探索永无止境.